歃血为誓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歃血:口含血。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,表示诚意立誓。
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7卷:“受金液,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,歃血为誓,乃告之。”
例子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新亭流涕》:“我自愿漆身吞炭,尝胆卧薪,同心协力期雪耻,须歃血为誓,歃血为誓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à xuè wéi shì
注音ㄕㄚˋ ㄒㄩㄝˋ ㄨㄟˊ ㄕˋ
繁体歃血為誓
感情歃血为誓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结盟。
近义词歃血为盟、歃血而盟
英语pledge each other in wine in which blood has been mixed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从俗就简(意思解释)
- 师心自是(意思解释)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释)
- 铁郭金城(意思解释)
- 处实效功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遗形藏志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安步当车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作壁上观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通今达古(意思解释)
- 将功折罪(意思解释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释)
- 无稽之谈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偶语弃市(意思解释)
- 千真万确(意思解释)
-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(意思解释)
- 纵横四海(意思解释)
- 反戈一击(意思解释)
- 随俗雅化(意思解释)
- 角巾东路(意思解释)
- 背义忘恩(意思解释)
- 足履实地(意思解释)
※ 歃血为誓的意思解释、歃血为誓是什么意思由万词库-专业的汉语词典与文学资料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泥牛入海 |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无音信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晕头转向 |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 |
源源不断 | 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。 |
饮水思源 | 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兢兢战战 | 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;战战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大千世界 | 佛教用语。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;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;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。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。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
抱恨黄泉 | 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无关紧要 | 紧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会影响大局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将功折罪 | 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满面春风 | 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