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阳鼙鼓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渔阳:地名,现河北省蓟县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出处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例子吴恭亨《诸将》:“记谈好望风涛险,正及渔阳鼙鼓喧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ú yáng pí gǔ
注音ㄩˊ 一ㄤˊ ㄆ一ˊ ㄍㄨˇ
繁体漁陽鼙皷
感情渔阳鼙鼓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发生战事。
近义词渔阳鞞鼓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谈笑风生(意思解释)
- 目光短浅(意思解释)
- 黄台之瓜(意思解释)
- 金光闪闪(意思解释)
- 举世混浊(意思解释)
- 穷家富路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举善荐贤(意思解释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下临无地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释)
- 悬石程书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善游者溺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打情卖笑(意思解释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释)
- 手不释书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※ 渔阳鼙鼓的意思解释、渔阳鼙鼓是什么意思由万词库-专业的汉语词典与文学资料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绳之以法 | 绳:准绳;引申为制裁;之:代词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准绳;给予制裁。 |
不正之风 |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| 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旧地重游 |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。 |
用心良苦 | 费劲心血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阳落山的时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时天色昏暗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见危致命 | 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|
气吞牛斗 | 牛:牵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气魄很大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心旷神怡 |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时的壮志。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短寿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孜孜不倦 | 勤奋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乐以忘忧 |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|
性命攸关 | 攸:所。形容事关重大,非常紧要 |
千真万确 | 真:真实;确:确实。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 |
战不旋踵 | 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